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策略

  • 2025-05-12 10:48:05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范静

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责任担当素养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基石,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该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活泼、参与度广泛,在培养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方面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它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多层面责任担当意识。所以,探究班级活动导向下的培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

一、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责任担当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责任担当素养主要涵盖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三个方面,其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既包含了人与自我层面的履职尽责的自律意识、法治意识,又包含了人与社会层面的友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还包含了人与自然层面的热爱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态意识。此外,责任担当素养还包括了国家层面的民族自信和国家意识。在国际层面,责任担当素养需要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也体现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实现协同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肯定了活动育人的价值,同时也对活动育人的内容和形式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活动育人形式既有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活动、共青团活动,又包含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家庭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和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我负责的履职尽责意识;二是对他人友善的团结合作意识;三是对集体负责的团队意识;四是热心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通过对以上责任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进而上升到对国家的认同,以及树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的国际意识。

二、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意义

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形式,活动是学生道德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班级活动、校内活动,还是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活动也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微小缩影,在活动中培养的责任担当素养成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班级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有着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项活动的策划、开展及活动后的复盘等流程涉及的是全班学生,这促使学生意识到对自我负责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班级履职尽责的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互助合作,学生学会善待他人,树立团结合作意识;分组开展的竞赛类活动,会在竞争中培养学生对小组负责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团队意识;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事务的热心,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三、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明确班级活动导向下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意义和内涵的基础上,要想实现以班级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这一目标,就要着重关注活动的三个维度,即活动流程机制、活动内容形式以及活动资源,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策略:

(一)创新活动流程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既面临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面临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班级特色活动。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又有利于培养班级特色文化和共同价值观。面对如此多的活动开展需要,班主任要避免仅由班主任和核心班干部做主导,要创新班级活动流程机制,在活动筹备、开展及总结阶段,通过不同策略,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小组竞标制度,促进培养履职尽责精神

无论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还是基于班级学生需要的活动,在尝试班级自治的过程中,小组竞标制度有利于激发所有学生的负责精神。笔者所带班级采用小组竞标管理制度,基于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制定本小组的活动策划。在班会课上,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策划,最后由所有学生举手表决选定策划方案。被选定策划的小组就成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这样的小组竞标制度,在提高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履职尽责精神。

2. 竞争合作制度,助力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竞赛类活动需要采取竞争合作制度,第一阶段分小组开展,组与组之间激烈竞争;第二阶段小组抽签组合,再以大组开展下一轮竞争活动。这种形式既会让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合作意识,又会让竞争的小组之间通过合作产生共赢,这种竞争合作氛围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活动中,班主任要注意观察,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生的表现,找到教育契机。

3. 复盘行动制度,积极树立自我负责态度

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开展复盘行动,复盘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让活动策划组、参与人员及班主任对照活动方案,一起反观活动目的的达成度、参与者的满意度、活动中的亮点及经验;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个人和团队对活动的总结和对自我的反思,并就活动中的“突发情况”或者“新问题”的处理方式汇聚集体的智慧,以此来延伸活动意义和价值。这种复盘制度,既让策划组有反思改进的机会,也让所有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树立对自我负责的态度。

(二)拓展活动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活动的开展要充分拓展这三方面的资源,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经过班级活动的开展,笔者总结出以下方法:

1.充分发掘学生家长资源,多方面激发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家校沟通合作对达到教育效果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挖掘班级的家长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此形成学校及家庭教育合力,从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通过开展假期家务劳动、特殊节点的亲子活动等,促进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升华到认知层面,从内心认识到家庭责任。例如,笔者所在班级开展的“破晓班美食制作比拼视频评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做美食的热情,又让学生在与家长学做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价值,还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活动总结时,很多学生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日,笔者所在班级开展了“我来解放妈妈一天”“今天我与父亲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感受到母亲、父亲对家庭的奉献和付出,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生意识到,作为家庭的一员,自己可以为家庭承担什么责任,该如何改进提升自己,从而真正理解“责任”二字。

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学生反思个人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如笔者所带班级开展了“家长专家进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此外,破晓班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了“破晓班模拟招聘会”,由不同行业家长进校园,以HR的身份面试感兴趣的学生,这种活动既有利于家长观察了解学生,也极大地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反思适合自己的职业,思考当下应该为未来做好哪些准备。通过家长资源,笔者所带班级开展了“不同职业体验日”活动,学生真正走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体验到每个公民都应该爱岗敬业,真正体悟到了劳动的价值。

2.深度挖掘周边社会资源,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除了学校及家长资源外,班主任还可以深度挖掘周边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践行“四史”学习教育、自然教育、科普、志愿服务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开展“走进红色基地”教育实践,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笔者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红色基地,如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遗址、虎门销烟纪念馆等。通过这些红色基地的历史及革命先烈大义凛然的精神、为国捐躯的事迹,让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得以增强,也促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组织“探索自然”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负责的态度。结合我校周边资源,根据学校组织及班级需要,笔者所带班级进行了“探索自然”的社会调研活动:茅洲河改造工程后水质调研、红树林生态资源调研、东莞水濂小镇水稻生长进程调研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了更多敬畏之情,认识到保护自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开展“体验科技”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笔者与班级学生一起走进珠海长隆、广州长隆、欢乐谷、沙井会展中心等地,学生在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感受到祖国科技的强大。这些活动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激发了新一代学子努力学习、敢于创新的热情,促使他们为祖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组织“我是小红人,我为深圳代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深圳志愿者已经成了深圳一张靓丽的名片,为激发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所在班级组织了一系列“我是小红人,我为深圳代言”活动,如地铁站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社区亲子共读志愿活动、垃圾分类督导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真正走进社会需要的地方,感受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增强了奉献意识。

(三)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对于活动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且适应不同学生性格特征,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的活动,才能在提高活动参与度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1.构建多维活动内容,丰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体验

学校及班级在组织活动时,都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多种维度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丰富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体验,从而促进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责任,再上升到不断提升个人责任担当素养的境界。

结合学校及学生需要,为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笔者所带班级先后开展了多种活动:节日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的“养老院帮扶”活动,植树节的“共种一棵树,共播新希望”活动,劳动节的“教具 DIY”活动,青年节的“争做五四好青年”演讲活动,国庆节的“爱国主义教育”班会,国家公祭日的“哀悼”活动等;仪式教育活动,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此外,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也异常丰富,以上活动都在无形中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2.完善多元活动形式,强化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实践

为了支持多维活动内容,要完善多元活动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的同时,以不同形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实践。结合班级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多元活动形式:互动式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的“英语话剧表演”活动、“模拟法庭断案”活动等;竞赛式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拼形式的“水火箭制作比赛”活动、“破晓班美食节”活动等;展示性活动,如汇报展演、文艺演出式的“井冈山社会实践汇报展演”、“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实践性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的“图书馆志愿服务”“毛泽东生平调研报告”等活动。

无论是互动式活动、竞赛式活动还是展示性活动、实践性活动等,都需要学生沉浸式参与其中。参与活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体现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意识,并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总之,创新活动流程机制、拓展活动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重要策略。在带班活动中,班主任要结合校情、班情及学情,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以多元形式支撑多维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履职尽责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团队负责意识以及热心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

作者:范静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