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更好地与时代融合,应该逐步加强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来加强阅读理解。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搭建阅读支架的必要性
支架是指起支撑作用的构架,阅读支架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而提供的一种起辅助与支撑作用的概念框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读课文的突破口,提升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支架是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性、深入性阅读的工具性材料,其在阅读课堂的搭建,弥补了学生在学习能力、语言基础上的不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文文本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攻克阅读难题,搭建深度阅读空间的辅助性学习阶梯。
阅读支架的搭建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阅读内容的需要,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情境,构建出合适的支架,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思考,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素养。阅读教学支架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以图表式支架进行阐述分析。图表式支架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将抽象的文本内容、概念转换成可视的表格、图画、思维导图、流程图、线路图、鱼骨图、记录单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直观的图表作为学习支架,快速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图表式支架在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表格支架复述故事。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首次学习复述故事,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出现问题:要么像是在背诵课文,啰里啰唆;要么过于简单,遗漏了重要情节;要么就是没有顺序,想起什么说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厘清顺序的同时,分清故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做到重要情节不遗漏。然后梳理故事内容,边读边圈画“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反应”,将提取到的主要信息填写到表格中。再结合表格中的信息进行交流,引出对话的学习,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为复述得有趣做准备。接下来,将“语文园地”中“转述”知识点进行前移,这样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就有了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感受借助表格复述的好处,即能做到有序复述,也不会遗漏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综上,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入支架教学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图表支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更直观、深刻,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支架的类型有很多,远不止图表式支架这一种。对一篇课文来说,搭建阅读支架的类型也并不是固定或者唯一的。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置阅读支架,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自主阅读,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认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相信在阅读支架的帮助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管晓旭 刘宇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