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育“立”起来

——践行陈军语文教育思想点滴谈

  • 2024-02-19 10:55:11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余勇超

陈军老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育系统化、现代化的研究,他披沙拣金,推陈出新,从点拨法到时习论,再到中国教育精神六义说,及至诚直论,建构起日臻完善的具有鲜明民族与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陈军老师主张“教与学,是为了成己立人”。他说:“不局限于‘文’,而是服务育人这个大目标,语文教学就有了制高点,也才能开掘语文学科的真正价值。”陈军老师秉承“立人”说,倡导语文教育的“立体化”“生活化”,着力让语文教育“立”起来。“立”起来的语文教育定然“不畏浮云遮望眼”,它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是民族化、现代化的,是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是辩证、灵活的,是全域、立体的,是自然、自由的。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与教学历程,笔者深感陈军语文教育思想紧跟时代发展大势,彰显立德树人的宗旨,体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理想生态。

一、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陈军老师说:“把日子过成语文,把语文过成生活。”他在《我的语文生活》中深情回顾了早年的生活与阅读经历对自己语文学习和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确实如此,生活是语文之源,阅读是语文之流。

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历是丰富的,抓鱼摸虾,轻车熟路;上山下田,样样在行。而我这个山里娃还打小喜欢听书、读书。我的家乡在赣东北的大山深处,上初中时,要步行到三十多里外的学校去上学。上学及返家的路上,同村的孩子总乐意听我喋喋不休地讲故事。我非常喜欢听评书,这是我讲故事的“源头活水”。我每天坚持收听电台评书演播节目,“熟识”了许多评书大师: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我将评书人物进行了分类,比如,诸葛亮、徐茂公、吴用、刘伯温、姜子牙等是军师系列;徐达、宋江、秦琼、岳飞、薛仁贵等是元帅系列;时迁、徐方等是小鬼精灵系列。由此,我的故事小仓库越来越丰盈。

读师范时,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我得以一天到晚徜徉于书堆之中。周六、周日我就往新华书店跑,把有限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了。师范毕业,我带回家一大木箱书和几十本读书笔记。

得益于做游戏、干农活与听书、读书经历,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写作文也很顺手。不少学生谈到写作文就发怵,可我不怕,总感觉有写不完的话。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学习了陈军老师的“语文生活论”,我更深切地体悟到语文学习的原生力就是“加深生活体验,让生活积淀厚重起来;丰富阅读经历,让语文材料厚实起来”。于是课堂内外,我与学生共玩共学,师生共读。我们一起去春游、秋游,一起去研学基地参加研学活动。我给孩子们订阅了他们喜欢阅读的一些报纸杂志,买来一本本中外名著。我和孩子们一同阅读,一起畅谈阅读心得,共同撰写读后感。我们举办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坚持“早晨播报”,全班全员参与,每天两名学生上讲台播报昨日班级大事,推送自己喜爱的一句名言和一首喜欢的诗歌;如撰写生日祝福语及生日感言,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假期中过生日的同学举办集体生日会,以后每周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为在这一周过生日的同学过集体生日,全班同学为过生日的同学撰写生日祝福语,过生日的同学撰写生日感言;如不定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参观劳动实践基地,走访机关单位及模范人物等;我们还举行手抄报比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味生活。孩子们喜欢我的语文课,我也乐在其中。

二、立言并立人,生命共使命

陈军老师在语文教改的大潮中始终高举民族化、现代化的大旗,尤其是对语文传统教学中的一些落后的东西进行现代化扬弃与建设卓有建树。通过阅读陈军老师的系列著作,学习践行陈军老师的“学友论”等教育教学思想,尤其是学习了陈军老师在《〈论语〉教育思想今绎》中论述的“师道”理论,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人”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以成己立人为宗旨。事实上,在语文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弄清楚教什么比探讨怎么教更为紧迫、更为重要,中国式的语文教学问题终究需要中国化的解决之道。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中国民族语文的教学,其宗旨是运用语文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陈军老师将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教育教学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展现了人自然、自由、自主向上生长的生动图景。

我懂得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助力学生这个“人”的发展,以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我的一切教学活动都立足于“人”的应然生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面对语文学习茫然无所适从的状况,学习积极性变得很高,他们虚心好问,积极阅读,积极撰写读书笔记,积极写作,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学习语文上体现出一种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和合作意识,语文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还记得我上示范课《老王》的场景,那天听课的教师很多。我娴熟地运用点拨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杨绛先生为我们营造的“含泪的微笑”里,好多学生热泪盈盈,甚至泪流满面。下课铃声响起,一阵沉寂,继而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原来是校长带头热烈地鼓起掌来。课后,老教师们说,这种教学效果在本校是破天荒——第一次。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课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我们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要适时把握各种契机,把掌声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我让学生浸染于语文的氤氲之气中,提升语文素养,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深深打动了学生,甚至有学生说:“语文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

三、童心显诚直,守正兼创新

陈军老师说:“汉语‘言德’,诚也,直也。诚即真,直即敢。语文学科的‘德育’,最基本的就是引导学生努力说真话,敢于说真话。这既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也是当前时务所期待的。……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我们现时所‘务’的重大事情就是培养和呵护真诚、坦直的语文之德。”陈军老师的论述,让我领悟到语文教师教学生命的常青之道在于始终拥有一颗童心,涵养诚直品格。童心不泯,师生同气,乐此不疲,与时俱进,语文教学方向正、路子新。

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走进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我喜欢在课堂教学中讲求教学民主,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我们讲求教学民主,绝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缺位和让教师成为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取向的好好先生。否则,何谈课堂教学对学生所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意义?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精心创设“引爆点”,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当出现争议,或是面对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我从不以“师道尊严”的面孔作旁若无人的终审裁决,而是努力做到“既善于归纳众家意见,又善于从众家意见中找出相通的地方,并加以提炼,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

我始终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和发展层面,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很难平等对待所谓的“后进生”,因为这类学生经常不守纪律,不依常规行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无视他们的存在或动辄打压他们,教学民主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可能最大化。相反,我们如能发挥教学机制,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扶助,将他们纳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往往能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学生虽然淘气,但思维敏捷、广泛,敢说真话、实话。他们的一些认识,看似不合常态,但有时会在不经意间触及解读文本的紧要之处,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民主,善于“拨乱反正”,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语文学习,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诚直品格,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童心永驻,与学生心意相通,师生互动诚也、直也。学生在学习中处处感觉到平等、和谐、尊重,张弛适度,身心愉悦。教师关爱学生,学生热爱教师,那么,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陈军老师说:“人们对语文自由的向往,对自由语文的向往,对向往自由的向往,总是如同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陈老师的话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语文教育教学之道,让语文教育“立”起来了。这些思想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颇具指导意义,笔者自觉地、深深地参悟、思索并践行着。

作者:余勇超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