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丹心向灯塔 接续奋斗长精神

  • 2024-01-29 15:34:36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李红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坚持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经历了从拼音扫盲到普及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的进步;我们的生产经历了从“洋火洋布洋钉”到“东方红拖拉机”、从“解放牌汽车”到“两弹一星”、从“新能源汽车”到“中国空间站”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也经历了从一穷二白到基本解决温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先富带后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

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发展,发展创造奇迹。中国社会进步,见证着中国教育的精彩瞬间,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奋斗之歌。

纵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五个关键词跃然纸上、触动心灵,那就是“方向”“素质”“公平”“规范”“人才”。

教育的“方向”必须正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教育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不能丢,在教育舆论、教育内容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识形态。

近年来,部分教辅、绘本等在篇目选择、插图选用方面出现了问题,反映出个别人没有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信念坚定地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比如,某教辅类图书介绍雷锋精神时,竟然用侵华日军美化侵略行为的“摆拍”照片做插图;某历史类图书选用了日本画家的画作《丁汝昌投降图》,颠倒是非黑白,污蔑丑化民族英雄丁汝昌。我们难道不该向这样的现象说“不”吗?

诗人龚自珍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因此,清除毒教材、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说到“素质”,我想起梁启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正所谓,今日之少年,国家之栋梁,民族之未来。

基于这样的认识,重温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培养什么人”的论述,不禁感慨万千。关于教书育人的目标,古往今来,在不同的人群中,既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追求,也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务实追求,当然也不排除“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庸俗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优秀学生的评价,也从单一的“学习好”发展到“三好”,再发展到“德才兼备”,然后提出“德智体美劳”,最后聚焦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分数评价”发展到“分数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伴随着评价理念的变化,以生为本、全面发展逐渐成为共识,素质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科学。

值得关注的是,问题家庭、学业焦虑、就业压力等导致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隐患问题呈增长趋势。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老师,不断强化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疏导,通过提前干预消除心理隐患,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杜绝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总之,教育工作不能“刻舟求剑”,必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生为本,聚焦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

说到“公平”,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越来越彰显,教育普惠越来越实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拼音扫盲、集体建校、恢复高考、集资兴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步入新世纪后,教育经费支持、“两免一补”、标准化办学、校舍加固、乡村学校改造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伴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各学段的教育资助越来越规范,普惠面越来越广。总之,教育公平惠及千家万户,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公平,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回首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不负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说到“规矩”,不能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规矩和保障。对标一流,规范办学,才能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才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我们国家涵盖学前、义务、高中、大学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日趋科学规范。以前,我们只专注掌握知识,后来关注能力迁移,再后来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则重视跨学科综合应用。尤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后,兼顾向内与向外,在理念与制度上规范校园管理,不但硬件要达标,制度要健全,安全要保障,课程要开全,还要关注作息科学、作业减负、睡眠保障、心理健康、视力保护、体质增强,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地后,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权益保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规范管理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督导跟进,助推教育领域风清气正、科学高效、服务至上,全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大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创新培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因为守“规矩”,所以才能行稳致远。

说到“人才”,就必须直面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机遇与挑战并存,“化危为机”离不开人才战略的强有力支撑。古人讲,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战略清醒: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用心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们传授的不只是知识与技巧,培养的不只是单纯的“白领”“蓝领”,而是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是建设“一带一路”、促进和平与发展、胸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的革命者、建设者、追梦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建立教”,为广大学生培植坚定的信仰,涵养高尚的品格;要求我们对标一流,与时俱进,在航天、军事、通讯、医学、农业、工业、文化、商业等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专家与精英,形成一批批大规模、高素质的行业人才方阵,抢占国际竞争的人才战略先机。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素质评价、高中教育选课走读、“3+1+2”新高考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就是在推动各学段、各层次的教育工作者一步步实施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工程。而今,我泱泱华夏就是要放眼全球竞争合作,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教育兴人才,以人才强国运,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歌阔步。未来的中国,必将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与楷模!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通观全局,对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展望客观而务实,为今后高标准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

纵观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民族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赤胆忠心,大公无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念和宗旨,大气伟岸,雄姿英发,迈步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人才支撑的起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党建立教,甘于清贫寂寞,坚守初心,扎根大地,不忘从教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奉献着忠诚与才智。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涌现出叶圣陶、于漪、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郑强、窦桂梅等教育先锋和张桂梅、叶嘉莹、唐守平、潘维廉、杜岚、尤端阳等教育楷模。我们坚信,党能用伟大奋斗创造百年伟业,也一定能实现中国人民魂牵梦萦的“中国梦”,我们也始终鞠躬尽瘁,在党的旗帜下奋然前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社会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洋溢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英雄气概,演绎着“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壮怀激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奉献在三尺讲台,奋斗在书山学海。正所谓,灯塔引领,矢志不渝,丹心育桃李;接续奋斗,信念如磐,杯酒长精神!

作者:李红伟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教育局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25期